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同护一江清水共享生态福利
发布时间: 2022-11-03 07:40

蓬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同护一江清水共享生态福利

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鹭鸟纷飞。胡素摄

●汪泽民

秋日的清晨,江风习习,行走在嘉陵江蓬安段的岸线上,眼前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彰显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和谐之美。

奔流不息的嘉陵江,劈开秦岭山麓,一路向南,在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故里蓬安留下89公里最美身段,不仅造就了蓬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更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一江清水见证了嘉陵江蓬安段的生态改善。近年来,蓬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治理,筑牢嘉陵江生态屏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新身份退捕渔民变“护渔员”

“老张,准备出门了哟。”清晨6点30分,家住蓬安县金溪镇紫石坝村的村民曹川蓬打电话叫上“新搭档”张勇后,熟练地把水壶灌满热水、拿上几个面包,骑上摩托车走出家门,开启了一天的嘉陵江巡河护渔工作。

曹川蓬此次巡护的线路为鲤鱼石码头到与嘉陵江南部县王家镇的交界处,往返共40多公里,巡查一次就需要一天时间。路不好走,很多地方杂草丛生没有路,摩托车根本到不了,他就只能步行前往,遇到下雨天全身都会被打湿,由于线路长,中午只能吃点干粮对付一顿。

今年50岁的曹川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他从10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捕鱼,常常吃住都在渔船上。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他和蓬安县其他建档立卡的600多名渔民退捕上岸。

“在嘉陵江上捕了近40年的鱼,突然一下子叫我上岸,肯定不习惯。”曹川蓬告诉笔者,在得知蓬安县招募护渔员的消息后,他主动报了名,成为一名护渔员。

笔者了解到,要成为一名护渔员并不简单。不仅要体能好、会游泳,还要熟练驾船、骑摩托车。这对于在嘉陵江边长大的曹川蓬来说都没有难度。同时作为退捕渔民,他熟悉江上的情况,哪里适合钓鱼、什么时候人会比较多、鱼产卵的时间和区域,他都一清二楚。

“除了日常巡护、清理河道垃圾等日常工作,还会协助处理突发情况。”曹川蓬介绍,刚禁渔的那段时间,有时会在半夜接到举报线索,他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配合渔政执法,忙完这些后,回到家已是后半夜。

“刚开始巡护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发生言语口角是常事。”曹川蓬说,虽然这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嘉陵江边违法垂钓、捕捞的情况越来越少。”

像曹川蓬这样的巡河护渔员,蓬安还有许多。他们不仅是嘉陵江水生态治理的参与者,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见证者。近年来,蓬安县大力实施清河护岸、污水治理、长江禁捕、增殖放流等行动,有效保护嘉陵江生态环境。数据显示,嘉陵江蓬安段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标准。

“天气晴朗的时候,江水清澈透底,水下两三米深的地方都能看清,以前消失不见的鱼群也回来了。”谈及禁渔给嘉陵江带来的改变,曹川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他说,现在的工作比起以前虽然累点、收入少点,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变化乱石河滩“重生”成湿地公园

近段时间,天空晴朗,来到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只见嘉陵江水碧波荡漾,成群结队的水鸟时而俯下身姿悠闲觅食,时而逐水嬉戏。公园内,一条彩色塑胶游步道沿着江边向远处延伸,漫步其间,银杏挺拔披“金甲”,芳草依旧绿如茵。微风拂过,芭茅浮摇,水天苍茫,蔚为壮观。

蓬安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嘉陵江流域独特的库塘-沙洲复合湿地公园,由永久性河流、库塘、洪泛平原等多种湿地类型构成,总面积2052.73公顷。

“记得小时候,湿地公园所在的河坝是一片荒滩。如今荒滩变公园,不仅生态环境优美,更是我们平时休闲游憩的乐园。”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唐婷对这里的变化赞不绝口。她告诉笔者,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带着家人到公园逛逛。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这里还叫东门河坝,部分人为追逐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严重破坏了鱼类、鸟类的栖息环境,以及湿地植被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导致湿地功能严重退化。

2014年,公园创建国家级工作正式启动,掀开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帷幕。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蓬安实施了水质保护、水岸保护、河床微生态修复、水体食物网恢复、栖息地重建、水质富营养化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出台《关于加强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的通告》《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文件;关停沿湖十多处砂石堆场,退出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拆除保护区内的非法围栏、围网;采取回填土方、混播草坪和水生芦苇草的方式进行植被修复,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净化水体,恢复水质。

如今,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率达84.12%,园内库塘与沙洲交错而生,生物多样性丰富,水源保障良好,在嘉陵江流域具有重要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公园内共发现维管植物105科294属429种,被子植物83科268属395种。共记录鸟类17目46科145种。公园内有鸳鸯、胭脂鱼等国家级保护物种18种,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凭借优良的湿地资源和自然环境,2014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蓬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开展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逐步开展湿地观光、湿地休闲、科普展示等生态体验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切实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新期待小渔村“变身”生态旅游村

1日上午,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蓬安县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仿佛一幅水墨山水画:满目青山郁郁葱葱,水塘沟渠清澈见底,柏油道路干净整洁,农家院落规整有序,村民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曾经的油房沟,还只是一个“家家穷得叮当响,牲畜饿得惊叫唤”的贫困村子。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小渔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均收入不高。为了生计,当地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当时的油房沟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落后村”。

一江嘉陵水,滋养着这个江边小渔村,也改变了这个小渔村的“命运”。2010年4月,第一届嘉陵江放牛节在油房沟开幕,油房沟由此开始嬗变之路。放牛节一办就是13年,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并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依托“百牛渡江”生态奇观,依靠山水如画的自然风光,油房沟从贫困走向富裕,旅游兴村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靠着一江水、一群牛,油房沟端上“旅游饭碗”的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蓬安县不断对油房沟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景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加景区体验内容,让老景区焕发出了新活力。将原油房沟村和雁坪坝村合并成油房沟社区,分3期对156户农房统一规划改造,建成村组道路43公里,入户便民路58公里,户户都可把车开到家门口;发展葡萄、草莓、火龙果、桃子、萝卜等产业,让荒山变成花果山;建成以牛文化为主题的智能化游客中心、民俗文化广场、山顶看台、景观浮桥等现代设施……

现在的油房沟,产业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呈现出崭新色彩,集体经济从几近为零增至2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00多元。2020年还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子发展起来了,回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现在在家里就能把钱挣到。去年我又买了一条游船,现在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8万元以上。”在外打工的村民李海波看到家乡良好的发展前景,果断辞掉工作回乡吃起了“旅游饭”。

“油房沟未来的发展还得围绕这一江清水做文章。”油房沟社区党支部书记龚奇伟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文旅局的沿江旅游环线提升项目、水务局的堤坝项目、社区发动的斗牛场等游玩项目,都是油房沟振兴发力的机遇。“未来的油房沟社区,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